旧钟楼与纸月亮
每天傍晚六点,镇西头的旧钟楼总会准时敲响。但镇上的人都知道,那座钟楼的机械早已锈蚀,钟摆停摆已有二十年。 守钟人老周是个哑巴,年轻时在火灾中救了整座钟楼,却失去了声音。奇怪的是,尽管钟楼早已失效,每到黄昏时分,钟声依然会准时响起,伴随着漫天飘散的纸片。 那些纸片总是折叠成月亮的形状,边缘泛着淡淡的银光。孩子们最喜欢追逐这些飘落的纸月亮,大人们却视而不见,仿佛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景象。 邮递员小杨是镇上唯一的外乡人。初来乍到时,他对着傍晚准时响起的钟声和漫天纸月亮惊讶不已,却发现每个镇民都对此习以为常。 “钟楼不是坏了吗?”他问杂货铺的王婶。 王婶头也不抬:”是老周在敲钟。” “可他是哑巴,怎么敲钟?” 王婶终于抬起头,眼神里带着不解:”用他的心敲啊。” 小杨决定去钟楼一探究竟。爬上吱呀作响的木楼梯,他在顶楼找到了老周。老人正坐在窗前,小心翼翼地将白纸折成月亮的形状。每折好一个,就轻轻呵一口气,纸月亮便闪着微光从窗口飘出。 就在这时,钟声响了。小杨清楚地看到,那口巨大的铜钟纹丝不动,但浑厚的钟声却真实地回荡在空气中。老周对着惊讶的年轻人笑了笑,指了指自己的胸口。 那天晚上,小杨做了一个梦。梦见二十年前那场大火,年轻的老周不顾一切冲进火场,不是为了救钟楼,而是为了救困在顶楼的女孩。女孩得救了,老周的声带却被浓烟灼伤。从此,每个黄昏,他都会为那个再也没回来的女孩折一只纸月亮。 第二天,小杨带着一叠上好的宣纸去找老周。两人相对无言,只是安静地一起折着纸月亮。当夕阳西斜,小杨学着老周的样子,对着手中的纸月亮轻轻呵气。令他惊讶的是,他呵出的那口气竟然化作了一声清越的钟鸣,而他手中的纸月亮真的发出了柔和的光芒。 从那天起,邮递员小杨成了老周的学徒。每当黄昏降临,镇上的居民都能听到钟声里多了一个年轻的声音,而空中的纸月亮也开始出现两个不同的折法。 有人说,在特别的夜晚,能看到两个发光的纸月亮在空中相遇,碰撞出钟声般的回响。但谁又说得清呢?在这个小镇上,魔法本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