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中的邮差
雨下得很大,雨水顺着邮差老陈的雨衣滑落,在他脚下汇成一条小溪。他推着那辆吱呀作响的自行车,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艰难前行。这条路他走了三十年,闭着眼睛都能找到每户人家的门牌。
今天要送的信很特别。老陈摸了摸胸前口袋,那里装着三封没有地址的信。这是邮局最古老的规矩:每逢闰年的二月二十九日,就会出现这样的信。信上没有收件人姓名,没有地址,只有收信人的特征描述。
第一封信要找”眼角有泪痣的妇人”。老陈想起村东头的王寡妇,她的右眼角确实有颗痣。当他敲开木门,王寡妇接过信时,手指微微发抖。信封里掉出一张发黄的照片,上面是个穿军装的年轻人。”他…他还活着?”王寡妇喃喃自语,眼泪落在照片上。老陈默默退出院子,没有告诉她,这样的信他每四年都会送一次。
雨越下越大,老陈的自行车铃铛突然自己响了起来,叮铃铃的声音在雨幕中传得很远。这是第二封信要出现的征兆。果然,车筐里凭空多出一个牛皮纸信封。这次要找”总在窗前等信的老人”。
老陈推车来到村西头,99岁的李老先生果然坐在窗边。老人接过信时,窗台上的昙花突然绽放。”是我女儿的信,”老人颤抖着说,”她五十年前出国时说过,会给我写信。”老陈看着老人认真读信的样子,不忍心提醒他,他的女儿早在三十年前就去世了。
当夜幕降临时,第三封信悄然出现在老陈的邮包里。这封信最特别,信封上写着:”致永远在路上的邮差”。老陈愣住了,这描述的不正是自己吗?
他坐在路边的石头上,借着路灯小心地拆开信。信纸很薄,上面的字迹像是被雨水浸过般模糊:
“亲爱的同行: 当你读到这封信时,想必已经完成了今天的使命。我们投递的不仅是信件,更是人们的期盼与念想。每四年的这一天,我们都为那些等待的人送去慰藉,尽管那些信来自过去,或是永远无法抵达的远方。
但今天,请为自己停留。看看车筐底层,那里有你妻子十年前未能寄出的信。”
老陈的手开始发抖。他摸索着车筐,果然在底层帆布下发现一封泛蓝的信封。署名是”秀英”,他去世十年的妻子。
雨不知何时停了,月光照在信纸上。妻子在信里写满了日常琐事:院子里的枇杷树结果了,女儿考了满分,她新学了一道红烧鱼…信的结尾写道:”知道你忙,不用回信,路上注意安全。永远等你回家。”
老陈坐在路边哭了。十年了,他第一次为自己投递了一封信。
夜空中有星星划过,像一封封未写完的信,消失在遥远的天际。明天,他还会继续送信,继续传递那些永远在路上的人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