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会走路的书架

老周的书店要关门那天,所有的书架突然长出了细长的木腿。最先发现的是隔壁花店的阿婆,她看见《百年孤独》那排书架正用四条榉木腿慢悠悠地跨过门槛,书脊在晨光里泛着金边。

这些枫木做的老家伙们排着队走向广场,最年长的那个红木书架甚至记得民国时期的油墨香。它们像一群沉默的学者,在喷泉边围成圆圈。有人看见《楚辞》那格的书架用雕花腿轻叩地面,而《物种起源》的书架则不断调整着倾斜角度,仿佛在寻找最佳采光位置。

图书管理员小张追出来时,发现每本书都自动翻到了最精彩的段落。《红楼梦》摊开在”黛玉葬花”那页,花瓣形状的铅字正一片片飘落;《海底两万里》的书页间渗着咸涩的水珠,在阳光下折射出虹彩。最神奇的是那套《辞海》,每当有风吹过,书页就自动翻到对应的词条——当流浪猫经过时,它正好停在”自由”那一页。

广场上的孩子们最先围过来。穿红裙子的小女孩从《安徒生童话》书架上抽出一本书,刚翻开就惊叫起来——纸上的小美人鱼正在用丹麦语唱歌,歌声带着波罗的海的潮气。一个书架悄悄俯下身,用侧板轻轻碰了碰她的蝴蝶结。

黄昏时分,市政厅的人来了。他们拿着拆迁文件,却对着会踱步的《百科全书》书架不知所措。当推土机的轰鸣声响起时,所有书架突然开始背诵各自收藏的文字。莎翁的十四行诗混着《本草纲目》的药方,《时间简史》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交织着《聊斋志异》的狐仙故事,声浪震落了梧桐树最后的叶子。

第二天清晨,广场上只剩下几道木腿的压痕。有人说看见书架们走向了郊外的森林,也有人说它们沉入了图书馆前的人工湖。但住在钟楼上的老乞丐发誓,每逢月圆之夜,还能听见《唐诗三百首》书架用平仄分明的节奏,在星空下轻轻叩着它的樱桃木腿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