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曲与茶香
老城区的晾衣绳上挂着一排木制晾衣夹,它们会在起风时唱歌。
起初没人注意到这件事。直到某个周日下午,住在顶楼的陈阿婆晾晒被单时,听见了微弱的哼唱声。那声音像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,又像是从她耳边响起,细碎、轻柔,像老式收音机里失真的民谣。
“谁家孩子在唱歌?”陈阿婆眯起眼睛四下张望。
晾衣夹的歌声渐渐清晰起来。它们唱的是陈阿婆年轻时听过的童谣,关于纸船、风筝和永远回不去的夏天。陈阿婆愣在原地,手指触碰到其中一个木夹子——它温热的,像刚被人握在手心里暖过。
消息很快传开。邻居们聚集在天台上,有人带了录音机,有人举着手机,但晾衣夹的歌声从未被成功录制。它们只在有真人聆听时才会开口,而且每支晾衣夹唱的歌都不一样。
最老的那支唱抗战时期的进行曲,边缘已经发黑;染着蓝漆的那支总哼邓丽君的情歌;还有支缺了角的,只会反复吟诵半首《静夜思》。邮递员小张说,他听见新挂上去的塑料夹子用电子合成音翻唱抖音神曲,但没人相信——塑料制品怎么可能有灵魂?
梅雨季来临那天,开发商派人来拆晾衣架。工人们刚碰到生锈的铁杆,所有晾衣夹突然齐声尖叫。那声音让三个壮汉当场丢了扳手,让楼下咖啡馆的玻璃杯同时炸裂。第二天,工头带着耳塞来施工时,发现晾衣绳上挂满了居民们连夜缝制的布艺夹子——不会唱歌,但密密麻麻像一道柔软的防线。
现在老城区改造完成了。新公寓的阳台上装着智能晾衣架,能紫外线杀菌,能定时烘干。只是偶尔有住户反映,在深夜会听见窗外传来若有若无的合唱,调子支离破碎,像被雨淋湿的乐谱。物业检查多次后贴出告示:是风钻过建筑缝隙的正常现象。
陈阿婆搬走前偷偷藏了一支会唱歌的木夹子。她把它和丈夫的遗照一起收在饼干盒里,有时打开来听它唱《夜来香》。歌声越来越轻,直到某个清晨彻底沉默。那天盒子里多了一小堆木屑,闻起来像晒过太阳的棉花。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