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梅姨的奇迹阳台

梅姨的晾衣夹会唱歌。

起初她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,耳朵出了毛病。那是个阴天的午后,她正把洗好的床单往晾衣绳上夹,忽然听见一段细碎的旋律,像风铃被吹动,又像远处孩子的口哨声。她停下动作,声音就消失了。

后来她发现,每当阳光斜照在晾衣夹上,它们就会轻轻哼唱。木质的夹子声音低沉,塑料的则清脆些。它们唱的是梅姨年轻时听过的老歌,《夜来香》《蔷薇处处开》,有时也唱她从未听过的古怪调子,像是来自某个遥远的国度。

梅姨从不对外人提起这事。她知道,在这个小镇上,人们会把这种事归结为“老糊涂了”或是“鬼上身”。她只是每天洗衣时多花些时间,把晾衣夹一个个排在窗台上晒太阳,像给一群沉默的孩子排座位。

直到有一天,邮递员小李来送信,听见了阳台上的歌声。他愣在院子里,仰头望着那些摇晃的晾衣夹,手里的信撒了一地。梅姨慌张地跑出来,却看见小李眼里闪着光。

“真好听,”他说,“像我奶奶以前唱的歌。”

从那天起,小李常在下班后来听晾衣夹唱歌。有时他带来口琴,试着和它们合奏。梅姨就坐在藤椅上织毛衣,听着那些旋律在暮色中飘荡。她织的毛衣渐渐有了温度,穿在身上的人都说,像是被阳光轻轻拥抱。

冬天来临时,晾衣夹的歌声越来越弱。梅姨把它们收进抽屉,底下垫了柔软的绒布。小李最后一次来时,带了一台老式录音机。他们录下了晾衣夹最后的歌声,塑料夹子已经哑了,只有最旧的那个木夹还在轻轻哼着《何日君再来》。

第二年春天,梅姨在院子里种了一棵会发光的梨树。每当风吹过,树上就会落下细碎的光点,像极了那年晾衣夹唱过的旋律。小李现在当了邮局局长,但他仍会在周末来看梅姨,带来各种会发出声音的小物件——会叹息的门把手、会打呼噜的茶杯垫。他们坐在梨树下,等着下一个奇迹悄然降临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