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ost

会呼吸的雕像

小镇广场中央立着一尊无名雕像,据说是百年前一位流浪艺术家留下的。雕像没有五官,只有模糊的人形轮廓,表面布满风化的裂痕。镇上的孩子们总爱在放学后围着它打转,用粉笔在它脚下画满歪歪扭扭的太阳和花朵。

某个梅雨季节的清晨,卖豆浆的老王第一个发现异常——雕像的裂缝里渗出细密的水珠,像在流汗。到了正午,水珠竟凝结成淡绿色的藤蔓,顺着雕像的膝盖蜿蜒而上。傍晚时分,藤蔓顶端开出七朵巴掌大的白花,花心闪烁着萤火虫般的微光。

镇长带着专家赶来时,广场已挤满围观者。穿白大褂的男人用镊子夹走一片花瓣,显微镜下却只看到普通植物细胞。”可能是某种共生真菌的发光现象。”专家推着眼镜宣布。人们正要散去,突然听见一声悠长的叹息。

那尊无脸的雕像,胸腔缓缓起伏起来。

起初只有贴着它胸口的孩子能感受到微弱的震动,后来连站在三米外的邮递员都听见了”咚、咚”的心跳声。更离奇的是,每当月光照在雕像上,那些裂缝就会像嘴唇般开合,吐出零星的音节。语言学家连夜分析录音,发现那些音节拼凑起来竟是:”画……给我……眼睛……”

美术老师林小满带着颜料箱来到广场。当她用画笔点在雕像本该是眼睛的位置时,整个镇子的电路突然闪烁。第二天清晨,所有在雕像脚下画过画的孩子们,都发现自己卧室的墙壁上浮现出荧光藤蔓的图案。这些藤蔓在暗处会缓慢生长,最终组成同一句话:”看看我。”

超市老板娘声称看见雕像在深夜行走。五金店老板发誓听见它在哼童谣。最惊人的是消防员老周的报告——他在暴雨夜目睹雕像用藤蔓编织成巨大的伞,为蜷缩在广场的流浪猫群挡雨。

镇长终于下令移除雕像。工程队来的那天,全镇的孩子手拉手围成人墙。起重机钢爪碰到雕像的瞬间,所有藤蔓同时枯萎,七朵白花跌落在地,化作一滩银色液体渗入砖缝。

后来广场改建成了喷泉,但每逢阴雨天,池水总会映出模糊的人形倒影。有人说看见倒影在数池底的硬币,也有人说听见水花在重复某个未完成的句子。只有孩子们知道,只要把画着眼睛的纸船放进水池,船身就会沉没得特别慢,特别慢。

This post is licensed under CC BY 4.0 by the author.